[產業]生質燃料發展的三種路徑
整理:郭致廷
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最近發表了一份關於生質燃料發展策略的報告。針對生質燃料發展形式整理出了三種發展策略,並且比較了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發展潛力,報告原文可從這裡下載。
增值策略 (Incremental Route): 將現有的生質精煉技術進行改良,增加產量效率或是擴充副產品價值。舉例而言,玉米酒精廠在生產酒精的同時也會產生許多副產品可作為動物飼料或是經過厭氧處理生產沼氣發電。
過度策略 (Transitional Route):從現有的生質精煉技術獲取經驗,並將此技術拓展應用於其他原料。在報告中所舉的例子就是將玉米酒精的技術應用於纖維素酒精的生產上。從玉米酒精到纖維素酒精的製程基本上是可以共用同一套設備。僅需額外增加一個纖維素分解的步驟就可以使原料的種類增加以及降低原料成本。
跳蛙策略 (Leapfrog Route):跳蛙策略常用來形容破壞式創新的技術。意思為具潛力的新技術與原有的舊技術相比之下,早期新技術的效率可能會較舊技術低,然而經過發展或是克服部分困難之後,新技術的價值將會超過舊技術,如青蛙一躍而過。報告中的跳蛙策略用於生質燃料上的話,即是指發展藻類燃料。藻類燃料與現有的玉米酒精技術截然不同,雖然目前仍有部分困難尚未克服,但是具有數倍於玉米酒精的潛力。
報告最後指出若是想要在未來十年中利用生質燃料來減少環境負擔的話,第一種增值策略,強化現有的生質燃料生產效率是最有效的。然而跳蛙策略在十年之後的價值將遠大於其他兩種策略。
相關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