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Algae.Tec將在中國山東建立藻類燃料系統
澳洲的藻類能源公司 Algae.Tec在今年1/18日宣佈將與中國山東的科瑞石油設備公司合資在山東東營市建立全球第一座專注於生產藻類燃料的大規模養殖中心。執行總裁Roger Stroud表示:第一階段廠房將由250個培養模組構成,每年約可生產3300萬公升藻類燃油以及33,000噸生物質,總價值超過4000萬澳幣並可吸收137,000噸二氧化碳,這樣的規模應是世界上首見。
Algae.Tec是一家以提供專業藻類養殖、提煉生質柴油(或是生質航空油)整合設備的澳洲公司,成立於2007年,在2011年上市之後在澳洲被評為表現第二佳的上市公司,股價在2011年成長了150%。根據Algae.Tec的網站上所述,以發明人命名的McConchie – Stroud System是以貨櫃作為一個模組單位的光反應器。此系統透過集光板將光均勻導入系統內,加上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額外添加的營養源,與傳統開放式養殖相比僅需十分之一的面積即可達到相同的產量,除此之外,Algae.Tec表示此系統還包含了收獲的功能。Algae.Tec目前正在申請11項相關專利。Algae.Tec聲稱利用這個整合系統所產出的藻類燃油成本大約為原油價格的一半,在未來一年將專注於提高產量擴大規模。
科瑞石油設備公司表示中國在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計劃中將解決碳排放問題列為重點方向之一,並決心在2020年將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0%,Algae.Tec的碳捕捉技術應能被政府與碳排放公司接受。合資的公司未來的計劃包括擴充模組數量至1000個以上以及與中國其他二氧化碳排放企業合作。
新聞原文
評論
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生質能源公司大部份都是以美國為基地的公司,澳洲因為地理位置處於熱帶,擁有充沛的日照資源,再生能源的發展的潛力充足,例如之前提過的Aurora Algae也選在澳洲西岸設廠。這次介紹的澳洲公司Algae.Tec 應該是目前唯一以光反應系統作為主要產品的藻類燃料上市公司。一般而言,光反應器雖然可以控制環境因子讓藻類濃度和生長速度增加,然而因為設備造價昂貴而致使所提取的藻油成本沒有競爭力,通常被認為難以應用在大規模培養。我在Algae.Tec的網站裡並沒有看到他們對McConchie-Stroud系統的詳述,但我認為 Algae.Tec應該是企圖利用模組化的養殖收獲系統降低設備費用,加上看準傳統藻類開放養殖無法滿足碳捕捉的市場需求,提供了一個占地面積小、高效率固碳的解決方法。選定中國作為合作對象也是很聰明的一步,中國為目前主要二氧化碳排放者,並在最近的五年計劃裡擬定了減少17%碳排放的目標,市場規模與政府態度都傾向支持碳捕捉技術,只要能在這次的計劃中證明McConchie-Stroud系統的效率,未來四年將可大大拓展中國市場。
相關閱讀
[專欄]藻類養殖技術
[產業]次代生質燃料上市公司觀察
[產業]2011年最熱門生質能源公司排名
[產業]2011年美國生質燃料11大趨勢
感慨,台灣的重點發展產(慘)業都賭錯方向
個人覺得台灣應由政府主導傾全力發展生質能源中的藻類養殖技術
這幾乎是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成為未來leading的綠能產業
而且發展空間還無限大
另外我還看好海洋洋流,波浪等,,發電技術
政府主導的確會是一劑強心針,但也容易造成一窩蜂效應,反而揠苗助長。能源事業需要長期穩健發展,由政府營造環境,讓業者一步一步尋找獲利模式、成長茁壯,或許才是最健康的前進方式。
依國外發展現況,要由藻類養殖在能源產業穫利還很難
加上國內相關研究,技術,與投資都還落後國外甚多
我所謂由政府主導意即由政府規範相關研究單位(如國科會/工研院..)
極力發展(提高預算分配)甚至促進產學合作..
國內近十幾年來都傾全力發展電子產業(半導體/兩兆雙星..)
致人材嚴重分配不均
政府首要在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上多放些心力
後續自然水到渠成(早期半導體 張忠謀,曹興誠../LCD都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