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2016 年 02 月 10 日 / SYYang

[產業]生質燃料產業的供應鍊課題

padlock-clear-02

圖片來源

 

整理:楊仕雲

 

其實一般來說,生質能源趨勢在整理文章時較常聚焦在先進技術以及產業動態。不過這一陣子讀到美國生質能源專欄作家 Rajdeep Golecha稍早於美國生質燃料媒體Biomass Magazine 發表了他個人對於生質燃料供應鍊的見解後,決定這次選擇這個平常著墨相對較少的主題與各位讀者分享。

供應鍊管理在生質燃料這項生意中的意義在於隨著發酵製程與酵素工程等製造相關技術的不斷演進,目前轉化及製造程序大約只佔了生質燃料整體成本的三成左右,而剩下的七成都與生物質料源的供給有關。所謂的供給成本包含但不限於:收穫與收集、料源運輸成本以及庫存緩衝(buffer)管理。與製程等R&D領域不同,上述這些與供給有關的領域在生質燃料漸漸普及的這十年間,技術上並沒有很大的突破,成本降低有限。因此 Mr. Golecha 認為要能夠讓生質燃料的競爭力進一步地提昇,產業界必須要正視供應鍊管理的課題。

 

在筆者身處的產業界中,每個原料都會根據個別的固有特性,最終收斂成為固定的交易模式。從料件管理的角度,生物質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特性。首先,生物質的產量易隨著氣候及地區而變化。其次,生物質具有生物特性容易劣化:可能性包含受潮、污染、腐敗…等,使生物質不易像一般原料可以透過準備庫存的方式來縮小供給短缺的風險。生物特性衍生出來的問題也包含可能需要特別的運輸方式,譬如特別的包裝及運輸距離的限制…等。最後,生物質料源具有相對高的不可替代性,否則整體成本或有上升的狀況。舉例來說,某纖維素酒精工廠的製程可能只專為某種料源設計,當該料源短缺時便無法產出纖維素生質酒精;或者轉化效率降低導致成本提高。

 

綜合以上所述,筆者認為現階段生質燃料界其實還是處在一個最佳化的階段當中,在這個階段結束前,可能都還用不上現有的供應鍊管理知識及經驗。即便如此,Mr. Golecha 在他的文章中還是進一步點出幾個生質燃料供應鍊管理上的課題、必須承受的風險以及降低風險的代價,值得一讀,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點閱前往。

 

延伸閱讀

杜邦:原油每桶價格回升至$70,生質能源或可競爭

[產業]生質燃料發展的三種路徑

酵素供應商Novozymes

中國2015年的三大生質能源相關合作計畫

美國能源部繼續挹注生質燃料發展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