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質能產業中的大衛與歌利亞
整理:楊卓儒
如果展開生質能源趨勢的文章列表,讀者一定會發現有好幾家固定的公司不停地出現在標題與文章內文中:Amyris、Solazyme、Gevo、Butamax…等等。無庸置疑地,這些新興的生質能公司都代表著生質燃料產業的未來。雖然年輕的團隊靠著創新的核心技術與對夢想的熱情打下一片江山的故事大家都愛看,但是若要把產業規模往上作大,仍然需要更巨大的資源與力量。這時候,已經具有規模的大公司便成為這個產業是否能夠擴大規模的關鍵角色。今天這篇文章將提到的三家國際企業:ExxonMobil、DuPont和BP(British Petroleum),其實他們在生質能源界的動向我們在之前的一些文章都有與讀者分享過,但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讀者對它們的現狀及布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在2010年的時候宣稱將要擴大其藻類生質能研究的投資,當初的預算是600,000,000美元。將近四年後的現在,由於在投資了超過100,000,000美元之後該專案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ExxonMobil與其合作夥伴Synthetic Genomics Inc. 已經將研究方向從短期的商轉導向調整為較為長期的研究計畫,希望透過Synthetic Genomics Inc.的生物技術來生產合適的藻類原料。
至於DuPont,最初對於生質燃料的策略是聚焦在纖維素酒精。考慮到DuPont於工業生化應用方面的深耕以及身為玉米酒精製程中所使用酵素的供應商的背景,這樣的聚焦是非常合乎邏輯的。DuPont先於2008年在美國田納西州建造試運轉廠,歷經發展know-how及實驗商業化所需的技術與策略後,今年DuPont於愛荷華州的纖維素酒精廠將正式商轉,預期年產量也來到3,000萬加侖。不過,DuPont在生質燃料前段發展的追求並沒有在纖維素酒精就停下來,更將觸角延伸到了生質丁醇。與Gevo正在打專利攻防的Butamax便是由DuPont與BP合資成立的公司,專注於生質丁醇的技術開發。
上述這三家不是唯一將版圖延伸到生質能源產業的大公司。而這些大公司所擁有的資源與雄厚的財力讓那些新興公司在短期內將難以與其抗衡。以DuPont – Butamax – BP為例,這個佈署從成熟製程的關鍵物料(酵素)、尖端技術的研發到商轉後的通路都一把抓,是戰略性的垂直整合布局。對於持有核心技術的新興公司但尚未商轉來說,這些戰略資源是無法企及的;相對地,新興公司的優勢在於組織扁平、發展策略較有彈性,它們握有的關鍵技術也是產業不可或缺的活水。所以,以關心生質能產業的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新興公司或大型企業,對於整體產業的擴大發展都是必要且重要的。至於說道哪些公司是值得投資的對象,我想目前無論是誰都應該還沒有答案。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