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2013 年 11 月 15 日 / SYYang

[新聞]工研院「零碳纖維素丁醇生產技術」獲201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圖片來源:NOWNEWS

 

不曉得各位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前陣子的第51屆美國百大科技獎(R&D 100 Awards)中,以「頭戴式顯示器使用凌空觸控技術」、「磁力優化馬達」、「近無碳損纖維素丁醇生產技術」等三項技術獲獎,更成為國內唯一六度蟬聯百大科技獎的研究機構。

 

這三項獲獎技術當中,「近無碳損纖維素丁醇生產技術」(ButyFix) 引起了筆者很大的興趣。以纖維素生產生質能源是過去幾年來非常熱門的研究方向。由於纖維素普遍存在於各種草本及木本植物當中,各種農業廢棄物如稻桿、蔗渣或是木屑等都可以成為料源,原料不再侷限於含醣類或是澱粉的糧食作物。可以說,使用纖維素來生產能源,除了免去農業廢棄物處理的花費、避免與糧食作物搶奪土地的爭議、還能夠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

 

至於生質丁醇 ( Biobutanol ) 的部份在我們過去的幾篇文章也有許多討論,最負盛名的製造商便是剛成為美國海巡隊船舶用燃油的樣品供應商Gevo以及與Gevo有過專利爭奪戰的Butamax。作為燃油,由於丁醇具備了難溶於水、不具腐蝕性、且單位熱值較乙醇來得高等化學特性,是被寄予厚望的生質燃料之一。然而,我們也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提過,目前主流的丁醇製造方法,除了產出的丁醇溶液濃度太低之外、純化過程也需要耗費許多能量,是目前丁醇量產上的兩大難題。

 

根據今年八月出版的工研院主要刊物工業技術與資訊的介紹,工研院提出的ButyFix特點是『結合纖維素水解產醣與近無碳損的丁醇醱酵技術』。更詳細地說,在水解程序方面,工研院團隊以較溫和的化學反應程序取代目前常用之酵素水解技術,提昇水解效率並降低了成本;而醱酵技術方面,該團隊則利用特殊菌株與特定的控制條件,改變代謝反應路徑,將糖分子所含之碳幾乎完全醱酵成產品。工研院研究接下來的目標,除了改良菌種的基因以進一步提昇丁醇的產出濃度之外,也將著重於專利保護,確保ButyFix在生質丁醇生產技術的領先地位。

 

文末,附上工研院ButyFix介紹影片供各位讀者參考。目前生質丁醇的研究百家爭鳴,筆者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便能夠看到ButyFix正式投入商業運轉。

 

 

延伸閱讀

[新聞] Gevo向美國海岸巡防隊供應丁醇測試樣本

汽車與生質燃料(五) -丁醇車與瓦斯車

[新聞] Gevo與Butamax的生質丁醇專利大戰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