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迷霧壟罩美國生質能源產業!?

作者:楊卓儒
上個月底,美國知名綠色能源市場調查與諮詢企業Pike Research 的資深分析師Mackinnon Lawrence在Biofuel Digest發表了《The Fog of Biofu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一文。文中提出一個現象:2010到2011年之間,全球對生資能源的投資總額減少了20%。除了提出這個驚人的數字之外,文中同時列出幾個影響對生質能源投資意願的因素,本文列舉集中幾項值得關注的因素與諸位分享:
A. 生質能源競爭者—原油的價格及安全性
顯而易見地,國際的原油產量/價格是影響對生質能源投資的重要指標。除此之外,確保國家安全也一直是美國傾力發展生質能源的動機之一,畢竟對於外來燃料的過度依賴有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危害。然而,近期除了國際原油價格走緩之外,許多報告也指出在不遠的未來,西半球的原油產量將能夠滿足各國需求。在油價下跌及來源安全無虞的情形下,投資人對於生質能源的投資意願無疑將受到衝擊。
B. 支撐生質燃料產業的骨幹—RFS的爭議
整個六月,美國生質能源相關人士就RFS 2.0是否該被檢討而爭論不休,從月初幾個美國參議員決定組成現行RFS檢討小組開始,緊接著Biofuel Digest發表一篇討論關於生質能源迷思的專欄文章,直到六月中美國生質能源界包括科學家、環保人士及生質燃料業界代表終於聯合作出反擊 ,表示應該要繼續確保RFS 2.0的實施,甚至延長使用生質燃料的激勵方案(biofuels incentives)。能夠引起這麼激烈的反應,RFS 2.0這個標準對於生質能源產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在這種猶如命脈的標準的存廢充滿不確定性時,勢必連帶影響投資人的投資意願。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這篇文章還提到一個有趣的因素:生質能源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乏爭議(例如「間接土地用途變更」(ILUC) 的影響、可能造成糧食價格上揚…等等),但生質能源產業界總是能適時地以突破性的技術發展或是其他利多消息來減緩這些負面消息可能對產業造成的傷害,這些「利多消息」就是M. Lawrence所定義的「火炬手」(torchbearer)。M. Lawrence認為目前生質能源產業正處於一個缺乏「火炬手」的空窗期,由於沒有振奮人心的正面訊息來沖淡批評的聲浪所產生的效應,一般大眾聽到看到的盡是生質能源的負面影響,可能進而降低投資人的興趣。
這篇文章除了讀起來充滿樂趣之外,確實點出許多關鍵的問題,雖然標題有點嚇人,但M. Lawrence自己也在文中提到對於生質能源的未來仍然是抱持較正面的態度。同時值得生質燃料產業界慶幸的是,美國政府到目前為止仍然堅守促進生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原則。
相關文章
充滿爭議的ILUC
[產業] 美國參議員計畫組成生質燃料產業投資與RFS檢討小組
BP forecast plots Western Hemisphere unconventional supply growth
發表迴響